“建筑改造与加固”公众号

几万加固人的学习平台


电子邮箱

密码

注册 忘记密码?

——公司简介——

思络安科技,初创于2016年,团队核心力量来源于申都设计集团综合设计所。2022年,团队选取设计及研发骨干并吸纳社会英才,创建思络安(上海)建筑科技有限公司。

思络安科技团队核心成员不但拥有丰富的设计经验,还具备强大的软件开发能力,公司主营业务包括结构鉴定、加固设计与施工、软件开发、技术培训等。公司已在全国各省市完成各类项目百余项。

公司以项目为基础,研发为驱动,致力于以软件技术助力提高既有建筑改造项目生产力。

我们为业主、建筑师提供具有想象力的结构落地方案,充分释放建筑师的创作能力。

我们为施工企业提供技术赋能服务,协助其项目利润倍增。

我们为加固同行提供技术交流与学习平台,共同推动行业健康发展。

公司倡导合作共赢,坚持以为客户、为社会创造价值为导向,我们以最质朴的技术人员本色,希望与您取得合作。

历史建筑的后续使用年限定多久合适?
来源: | 作者:李海乐 | 发布时间: 2024-02-07 | 1648 次浏览 | 分享到:
回答这个问题之前,这里首先要明确一个概念,就是建筑的后续使用年限,尤其在谈具有保护性的历史建筑的时候。

图片

《抗震鉴定标准》2.1.1条明确了这个概念:

后续使用年限是本标准对现有建筑经抗震鉴定后继续使用所约定的一个时期,在这个时期内,建筑不需重新鉴定和相应加固就能按预期目的使用、完成预定的功能。

对于历史保护建筑而言,我们是希望他做为一个文化符号永久保存下去的,所以理解其后续使用年限的概念尤为重要,其使用年限可以理解为一个鉴定周期或者体检周期,这一点在上海市的《优秀历史建筑抗震鉴定与加固标准》中给出以下明确的说明:

鉴定周期内,优秀历史建筑经抗震鉴定加固后,在正常使用和维护条件下一般不需重新鉴定加固就能按预期目的使用和完成预定的功能。其含义基本与《抗震鉴定标准》一致。

在上海市的地方标准中针对历史建筑的保护类别不同,给出了不同的鉴定周期,大家可以参考一下:

图片

这里的鉴定的周期一般要求不大于30年,因为按40年或50年考虑,加固的代价就会过高。如果一定要增加后续使用年限,那就要组织专家进行评审以验证其可行性。

对于历史保护建筑而言,日常的检查维修一定意义上比周期性鉴定更重要。上海市的鉴定标准也明确了常态化检测的相关要求,可供其他地区参考:

图片


以上内容仅代表个人观点,作者水平所限,旨在抛砖引玉,欢迎提出更多更好办法解决此问题,欢迎留言讨论!

参考文献:[1]江德保,顾晓静:钢筋接触搭接与非接触搭接试验分析比较[J].山西建筑2014.